图为中天科技分布式储能技术装备产业化应用研讨会现场
12月16日,由中天科技集团和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主办的分布式储能技术装备产业化应用研讨会在江苏南通举办。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教授吴宗鑫、国家工信部规划司处长霍振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工所所长来小康、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俞振华等政府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业内专家,以及科研院所、行业用户、主流媒体等近200名精英代表出席会议。
图为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教授吴宗鑫作主题演讲
图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工所所长来小康作演讲
图为中天科技与华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图为南德TUV大中华区副总裁许海亮为中天科技颁发TUV南德电力储能系统安全认证证书
研讨会上,华能集团与中天科技集团举行了签约仪式,双方将共同打造华能青海光伏电站直流侧50MWh锂电池储能电站,解决弃光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实现合作共赢。吴宗鑫教授、来小康教授等专家团队对中天科技超高效、友好型储能系统产品进行了鉴定,鉴定认为该系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南德TUV大中华区副总裁许海亮为中天科技颁发了国内首张TUV南德电力储能系统安全认证证书,标志着中天超高效、友好型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的研制与产业化已经具备了在国际市场上批量推广的能力。
图为中天科技集团董事长薛济萍致开幕词
中天科技集团董事长薛济萍表示,储能是新能源浪潮下,能源结构调整、电力系统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技术。发展新能源产业尤其要强化创新驱动,必须要掌握和运用好关键技术。目前储能在我国的发展刚刚起步,但随着我国新电改方案的实施,新能源发电、智能微电网、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发展不断提速,储能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天科技将贯彻十九大精神,努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为深化新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据了解,中天科技集团是我国500强民营企业之一,中天科技在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光纤通信领域,现已形成电信、电力两大主营产品产业链,2002年在上交所上市,有中国光缆第一股美称。近年来,中天科技不断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投入,产业链得到极大延伸,依托集团在电信、电力两大产业板块的发展优势,中天科技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业链闭环日渐形成。
在分布式储能领域,中天科技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由中天科技承担的《分布式储能技术装备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已建成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桩三位一体结合的电力储能系统,储能总容量10MWh。在该项目中,中天科技创新性地用到了光、储、充结合模式,在技术上大胆突破,此项目既可成为孤岛微网,也可与国网无缝对接,成为分布式微电网。目前该项目已经通过了江苏省国网的验收,安装了江苏第一块实现峰谷差价计量表。项目的配套能量管理系统,实现了发电、负载、储能系统的数据采集与管控,并与国网省、市电力调度中心数据共享。该项目在探索储能在能源储备、应急备用、调峰调频和分布式能源就地消纳等方面的运行管理及调度控制,走在了行业前列。
图为中天科技新能源产业链总经理曹红彬作演讲
中天科技新能源产业链总经理曹红彬表示,这一储能系统为未来光伏电站大规模走进千家万户储备了成熟的技术,将新能源渗透率由原来的15%提升到40%,有效缓解配电网增容扩建,节省用户电费支出,是新能源发电、购售电改革、智能配网建设三者融入的一次大胆尝试。除此之外,中天科技还参与了北京延庆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提供1.1MWh储能系统;出口德国的0.5MWh系统,已经实现并网,可以实现对电网、负载、光伏、储能等实时采样、监控,实现光/储智能控制管理和分布式电能智能化调节等功能。
中天科技的锂电池系列产品还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无人机动力储能、通信储能领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天科技已与北汽福田、南京金龙、扬州亚星、山东舒驰、扬子江客车等整车企业形成稳定的产品配套;在通信领域:中天科技可提供后备电源,是电信、移动、联通及铁塔四大运营商的优秀供应商之一。
图为中天科技集团总裁薛驰
中天科技集团总裁薛驰向电池中国网表示,中天科技始终坚持“精细制造”和“科技创新”的发展理念,重视产品研发,重视智能制造,从而为实现“百年中天”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这是中天科技不断取得进步的动力之源。
据悉,中天科技已经在“硅碳”材料方面进行布局,预计在2019年投产年产能5000吨高性能硅碳负极产线;在高比能量电芯研发上,搭载公司试生产的硅碳负极18650电芯产品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达到260Wh/kg;公司还积极进行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积极储备下一代高比能量电池技术。中天科技锂电池生产基地将分三期建设,全部建成后将达到8GWh的生产能力。在精细化生产方面,中天科技在“智能制造”环节投入巨大。据了解,中天科技是2016年唯一一家入围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锂电池企业,公司率先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公司花巨资打造锂电后段“智慧物流”系统,有效提升了产线自动化水平,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综合实力。
作者: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