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头部玩家“牺牲” 80%自主品牌计划自建电池厂

亿欧网 中字

7月1日,深圳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放了个“劝退”假。订单不足、资金困难、多数地区生产线停工,可以说,这家2017年国内市场份额位居第三位的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如今基本已经“牺牲”了。

而复盘头部玩家沃特玛的高光时刻,正值动力电池领域正经历着疯狂扩产、兼并重组和强者更强的市场变化。整个动力电池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竞争格局正在重塑,行业洗牌加速,领先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并进而成为“独角兽”。

以头部玩家沃特玛为代表,两年多时间里,动力电池市场上消失了近三分之一的玩家。据了解,2016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有155家,这一数字在2017年下降到130多家,而截止到2018年6月,市场上只剩下105家“存活”企业。

究其原因,在我国动力电池市场整体竞争格局尚未形成的当下,电池能量密度、快充技术、制造技术的成熟度均不算高,甚至出现了供应紧张和产能过剩并存的现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的产能已经超过了200GWh,但总体产能利用率却只有40%,市场两极分化非常明显,高端优质产能供应不足,低端产能订货不足,生产经营困难,呈现出结构性的产能过剩。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黄世霖预测,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情况可能会延续到2020年以后。

在这样一个重资产且对技术迭代速度要求颇高的行业中,一旦客户无法为动力电池企业下一步技术升级提供红利,场上玩家大概率会陷入后劲不足的窘境。而未来3年间,企业能否在提升质量和降低成本方面有相应发展,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自身生存情况。

显而易见,市场未来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小型、低水平的动力电池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因此,在产业和企业协同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的观点成为了多名演讲嘉宾的一致呼声。

浙江电咖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海亮认为:应让动力电池生产商从前端介入与整车厂共同参与研发设计,让电池生产商充分了解主机厂的配套需求;整车企业需要抛开整车厂与供应商的固有关系,转而成为密切配合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电池技术的迭代与进化。

作为一个高技术新兴产业,动力电池领域的创新发展涉及到诸多交叉学科和产业的协同与合作,只强调动力电池单个主体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产业的需要。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林密提出,从主机厂的角度来说,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无补贴时代,并在全球市场进行布局,都需要整车企业与电池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从企业关系层指出,事实上,当下电池企业与整车企业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纯粹的供需关系,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另一方面,电池企业已经从争夺配套客户的竞争延伸到上游材料和资源,世界各地的锂矿、钴矿资源炙手可热,谁掌握了上游资源谁就能在下一步竞争中处于主动的地位。

除了提升对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之外,电池企业最根本的还是要不断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等技术水平,同时挖掘新的电池材料以摆脱瓶颈制约。就技术层面而言,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夕勇预测,未来10年动力电仍将以三元电池为主,同时向高镍和新体系电池方向发展。

此外,从新型电池技术的布局来看,陈清泰和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总裁高原均认为固态电池的发展同样值得关注,其会在短期或中期内实现突破。展开来说,固态电池会用锂金属作为负极,提高能量密度,其具备的技术优势或许能够解决当前产业面临的许多问题。

作者:潘梓春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