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动力电池掘金混战:劣币驱逐良币,巨头下场掘金

光子星球
关注

劣币驱逐良币

企查查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超3.5万家。其中大量是张超这样的非正规军。

以张超的回收工厂为例,他告诉光子星球,像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的电池大厂的回收招标,他的工厂根本没投标资格,只能从中小电池厂家回收废弃电池。

“现在有钱了,开始自己租厂房,招工人去破碎、拆卸。”最初张超还只能跟朋友一起去跟修理店、4S店回收电池,做中间商再以高价转卖给大的电池回收企业。

将动力电池回收起来,张超的工厂利用一群工人手工破碎后,再将提取出来的原材料卖给上游的电池制造商。而他们的手工破碎拆解电池技术并未有技术可言。

经过多年积累,张超的工厂有多种电池材料,磷酸铁锂、纯锰、纯钴、纯三元都有。2017年,原材料行情大涨,他的工厂屯了大量纯钴原材料,四五万一吨收过来,最后再以二十五万高价卖出去,那年一次性赚了上千万。

小作坊为节省成本,采用原始手工破碎、拆解电池,再根据电池的具体情况将电池或简单加工成为新电池或提取出原材料,或转卖给整车厂或转卖给电池制造商。

跳过回收利用率低、污染等问题,无资质的玩家们赚得盆满钵满。他们让整个行业处于混乱发展中,“正规军”极大地少于“非正规军”。

正规军指的是具备动力电池回收资质的专业企业。截至目前,相关部门一共发布了三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白名单,目前仅有47家进入白名单的企业符合我国电池回收行业的准入标准,占比非常少。

其中以宁德时代旗下湖南邦普、格林美、光华科技、豪鹏科技等为代表的第三方回收企业,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已具有一定规模。但因为行业并没有攻克技术难关和统一管理规范,正规军与非正规这两股势力混战多年。

“如果有投标资格,能拿下这些大厂的单子,我早就是上亿身家了。”张超称。但是大厂招标时对电池回收企业有要求,例如,做破碎的容易着火,需要危废资格证,张超的工厂并没有。

“只能从中小电池企业回收,他们并没有那么多要求,只要价钱给的高就行。”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大部分正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生意十分冷清,甚至原材料都无处可寻。因为按照拆解要求,在设备、环保处理、技术上需要投入较大成本,回收价格自然比不过那些“非正规军”,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便随之形成。

这一现象也发生在整个产业链上。

在电池回收产业链中,上游是各类电池制造商,中游是第三方回收企业,这一环节也是小作坊等非正规军丛生的地方,下游是电池再生产和再利用企业,比如储能领域的梯次利用。

一位做两轮电动车梯次利用的从业者告诉光子星球,目前中游更多是没有回收技术的贸易商,他们从电池制造厂家、大型的PACK厂回收过来,再转手卖给下家“第三方”,充当着二道贩子赚差价。

当中游第三方回收企业把握着回收供应链,一些想要做技术创新的下游再利用企业只能被迫选择用较高的价格再回收动力电池。

三年前,陈立注意到动力电池的火热,遂从家具制造业转行到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因为回收的电池规格有限,量太少,没有上游厂商愿意供货,只能从“第三方回收机构”那里订购。

但这个第三方的价格经过多次转手后,是一手价的好几倍。他们利用关系和高价将电池回收到自己手中,再以2-3倍价格卖给下游的电池再生产和再利用企业。

有电池的只想做贸易商赚多倍差价,那些想要真正投入做技术研发的企业,还要花多倍价格买电池给原本不足的资金链带来压力。

但更严重的是,下游的电池再生产和再利用技术并不成熟,也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即便是一些企业能生产出优质产品,没有相关部门权威的认可,自然也得不到市场端的认可。”一位从业者称。

为了能拿到想要的电池,陈立的公司只能与当地的电池回收转手商合作,但让他更难受地是,很多粗制滥造的动力电池再利用产品,扰乱了市场秩序,“当好产品与坏产品一起投放到市场,消费者无以辨别,只能优先选择低价的”。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