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涨价上瘾”,凭什么消费者买单?

C次元
关注

02

涨价的后果,可能是“乱局”

“隔壁威马的销售都说过,比亚迪宋DMi加价5万也有人买。”

上周车市调查,当与比亚迪直营店的工作人员谈及现在新能源汽车普涨的时候,其略带调侃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并接连补充道:“因为年底上海混动免费绿牌政策取消,为防止产能不够难以在年前交付,上海的相关订单可能会停止接收。”

尽管真假情况未知,抑或者是销售人员的统一话术,但需要点明的地方在于,特斯拉涨价有人买单,是因为品牌力足够;比亚迪涨价有人买单,是因为产品力与价格符合。

那么其他品牌,又是凭借什么,可以有恃无恐地加价在消费者头上?

此前,有权威媒体报道称,一家新能源车企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下半年至今,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已涨价两次。按一辆新能源车的电池成本来算,上次涨了1万元,前不久又涨了1万元。

就此消息,C次元也向宁德时代求证,尽管宁德时代官方并未作出过多解释,但仍回应到:受上游涨价影响,已动态调整部分电池产品价格。

如此看来,动力电池的成本确实涨了。车企们表示难以控制成本,只能进行调价也可以说是情有可原。但涨价之后的后果,又是什么样呢?

就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理想汽车那边再次传来消息。自4月1日起,理想ONE将由338,000元上涨至349,800元,上浮11,800元。

不难想象,或许李想提前透露行业现状,就是为了给此时理想ONE涨价打个预防针。

而且根据目前有限的信息推测,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Q2季度,恐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过。

对于车企来说,不管是身不由己也好,有意为之也罢,接下来的市场很可能会遭遇这么几种情况:

1、受电池成本激增,芯片供应危机、疫情、战争等多方面影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转入低迷;

2、大家涨价我也涨,强势品牌依旧销量好,弱势品牌空有价格没人买,马太效应,强者恒强;

3、消费者不在意新能源汽车涨价,整体市场份额维持不变,市场情绪依旧向上;

4、消费者在意新能源汽车涨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市场大变局之下,部分新能源车企被淘汰。

商场如战场,汽车市场的多年磨炼,已经充满了血与火的痕迹。新能源汽车赛道,看似年轻,但早已成为一片红海。

过去接连被淘汰的品牌不说,眼前“名噪一时”的恒大汽车、众泰等品牌,却已经算是在“失速”的边缘。

当然,不敢说新能源车企涨价不对,哪怕将价格加在消费者头上,也能缓和一句“在商言商”。

只不过必须清楚的一件事:车价应与产品力、品牌力相匹配,涨价不代表品牌上升,甚至有可能会“崩坏”形象。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