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0日,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沃太能源”)递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冲刺上交所科创板IPO。
招股说明书显示,沃太能源前身沃太有限2012年9月12日成立,是一家致力于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全功率段储能系统提供商,主营产品为户用储能系统及部件和工商业储能系统及部件。
其中,户用储能系统及部件是沃太能源的核心产品,也是其主要营收来源,2022年上半年,沃太能源户储相关产品营收金额约6.28亿元,营收占比为91.67%。
据IHS Markit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在户用储能领域,沃太能源排名中国第四、全球第六。
产品方面,沃太能源户储产品适用于1kW-10kW功率段的家庭场景,具有能源管理、节约电费、应急备电、VPP及电力服务等功能。
典型产品方面,沃太能源有一体化设计、输出功率3kW的SMILE-B3-PLUS;模块化设计,输出功率5kW的SMILE5;高压储能系统,输出功率6kW的SMILE-S6-HV;三相输出,可接入大电流、高容量光伏组件,输出功率10kW的SMILE-T10-HV。
目前,相关产品已经在南澳安达穆卡镇、德国北威州、美国关岛、泰国普吉岛等地区有了实际应用。
本次IPO,沃太能源拟发行股票不超过3000.00万股,占发行总股本比例不低于25%,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计划用于年产 70000 套新能源储能系统项目、年产 4000 套工商业储能系统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市场地位方面,据IHS Markit调研数据,按发货容量计算,2021年全球户用储能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 5%以上的供应商有特斯拉、派能科技、比亚迪、华为、LG Energy Solution和沃太能源,市占率分别为18%、14%、11%、9%、8%和7%,沃太能源排名中国第四、全球第六。
客户方面,经过多年客户积累与沉淀,沃太能源客户总体稳定,包括固德威、NW、EUROMAPEX IMPORT & EXPORT GMBH、IINNO LIMITED、One Stop Warehouse Pty Ltd、GTL、Coenergia s.r.l、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SSG、Immersa、SolarInvert GmbH、CLEANERGY、Arnergy Solar Limited等,不存在对单一客户重大依赖的情况。
业绩方面,2019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沃太能源营业收入分别为24805.66 万元、36956.96 万元、80414.15 万元和68563.86 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004.20万元、3013.82万元、5658.58万元和4876.13万元,经营业绩稳步提升。
产能方面,2019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沃太能源产品户用储能系统及部件产能分别为89.60MWh、156.10MWh、352.60MWh和318.80MWh;工商业储能系统及部件产能分别为22.40MWh、35.84 MWh、74.89MWh和23.92MWh。
产能利用率方面,2019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沃太能源主营产品产销率和产能利用率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2020年户用及工商业储能系统及部件产能利用率较低,主要系当年爆发新冠疫情,存在原材料供应紧张、停工停产的情况,当年公司扩大的产能未充分释放所致,随着疫情逐步缓解,2021 年公司产能利用率有所回升。
2022 年1-6 月,沃太能源产能利用率较高主要系随着境内外储能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公司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为满足客户的需求并按时交付产品,公司实际生产天数超过测算产能的理论天数。
技术布局方面,沃太能源已取得专利147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80项,外观设计专利47项,软件著作权69项。
储能产品研发方面,沃太能源以户储为中心,同时兼顾工商业储能,产品在外观设计、电池扩容上持续突破。
2014年,沃太能源推出第一代户储系统。
2016年,第二代户储系统成功研发并生产,产品体积减小、电池容量扩容。
2018年,第三代户储系统成功推出,采用模块化集成方案对产品外观设计进行了优化,性能上电池进一步扩容并可实现轻载运行。
2019年,公司推出工商业储能系统。
2021年,第四代户储系统成功推出,该产品应用了BMS高压并联技术,可支持大电流、大功率光伏组件,产品的离网带载能力和调峰调频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目前,沃太能源应用了无主从结构的BMS中高压串联技术的第五代户储系统,已经通过工程样机测试。
市场竞争方面,沃太能源竞争优势主要五个方面,一是BMS技术、EMS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以及云管理平台技术方面等技术及产品优势;二是覆盖全球主要市场的产品安全认证优势;三是销售渠道优势;四是品牌优势;五是研发优势。
沃太能源的竞争劣势则主要表现在融资渠道较少,同时现有产能规模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