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浸没式液冷储能电站投运!

OFweek储能网 中字

3月6日,全球首个浸没式液冷储能电站——南方电网梅州宝湖储能电站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浸没式液冷这一前沿技术在新型储能工程领域也步入了应用阶段。

据悉,该项目装机规模为70MW/140MWh,按照每天1.75次充放测算,每年可发电近8100万度,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4.5万吨。

梅州宝湖储能电站浸没式液冷储能技术

储能电池由于本身工作原理,在运行过程中会持续发热,储能电池长时间超出温度范围运行,会对储能系统的效率、性能和寿命产生影响。

同时,由于储能电池通常组装在电池舱内使用,电池仓固定体积的密闭设计,使得储能电池产生的热量难以快速传导指外界环境,可能引发热失控等风险,产生安全事故。

在梅州宝湖储能电站,电池直接浸没在舱内的冷却液中,实现对电池直接、快速、充分冷却降温,确保了电池在最佳温度范围内运行,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整体提升储能电站的安全性能。

“浸没式液冷电池储能系统的成功研制,实现了电化学储能安全技术的迭代升级,电池散热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50%。梅州宝湖储能电站能够实现电池运行温升不超过5摄氏度,不同电池温差不超过2摄氏度。”南方电网储能科技公司董事长汪志强表示。

梅州宝湖储能电站从开工建设到试运行仅用了4个多月时间。“电站的设备采用预制舱式的结构,系统主要设备均放置在集装箱中,现场进行组装即可开展调试,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提升了安全建设水平,减轻了后续的运维压力。”南网储能科技公司建设中心员工汪林威介绍道。

风冷散热VS液冷散热

目前,电化学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一马当先,钠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铅炭电池等技术在部分储能细分领域发光发热。

不过,受储能电池系统本身缺陷,储能系统针对电冲击的保护体系不完善,以及储能电站运营环境管理及设置不周和储能系统综合管理体系欠缺等多种因素影响,储能电站安全性问题是悬在整个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为此,针对储能电池冷却问题,市场提出的电池组散热方式主要有风冷散热、液冷散热、相变冷却和热管冷却等方式,风冷散热和液冷散热是其中的主流方式。

风冷散热通常采用改变强制风冷条件和风道设计,以及在电池舱内增设导流板等方式进行。如采用在电池背部增设出风口、在空调回风口增设挡板、在电池舱内增设底部风道并在风道内增设导流板等方式进行散热处理。

目前,这一方法凭借原理简单、操作便捷、成本较低等特点成为电化学储能系统的主流散热方式。

不过,风冷散热由于散热系统简单、散热效率低,储能电池舱内温度难以均匀分布,长期运行会对储能电池模组一致性产生负面影响,缩短电池模组寿命,增加电池热失控风险,引发安全事故。

液冷散热则是指用液体代替空气作为冷媒,与发热部件进行热交换并带走热量。

现在市场上储能系液冷散热的研究,主要通过改变冷媒通过的冷板形式进行,如并行迷你流道冷板、蛇形流道结构冷板、流线型流道冷板、双层反转流道冷板、并行发散流道冷板和仿生翅脉流道冷板等。

浸没式液冷技术则有别于上述两种电池冷却方式,通过将电池模组完全静默在冷却液中,可进行全面的热量传导,散热效率最高。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