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油气市场扔下一枚重磅炸弹。
4月2日,沙特阿拉伯等主要产油国突然宣布,从5月起至2023年年底自愿削减原油产量。
先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老大沙特阿拉伯大幅减产。昨日,沙特能源部公告称,将在OPEC+《合作宣言》框架下与一些OPEC和非OPEC国家协作,从5月至年底每天自愿减产50万桶。
去年,沙特阿拉伯罔顾美国“期盼”,曾多次减产。7月象征性减产10万桶/日,10月5日,OPEC和OPEC+的第33次部长级会议决定,2022年11月起,OPEC+将石油总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
而这次减产50万桶/日正是对第33届OPEC和非OPEC部长级会议减产决定的补充。
同日,俄罗斯也宣布延长减产时间。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宣布将此前承诺的3-6月自愿减产延续到年底。今年2月,俄罗斯宣布每日减产50万。
除了以上两家石油巨头,OPEC+中另有6家亦宣布减产:阿联酋自愿减产14.4万桶/日;阿尔及利亚自愿减产4.8万桶/日;科威特自愿减产12.8万桶/日;阿曼自愿减产4万桶/日;伊拉克自愿减产21.1万桶/日;哈萨克斯坦自愿减产7.8万桶/日。
这则消息为油气市场注入活力。4月3日亚洲早盘交易时段,WTI和布伦特两大原油期货主力合约开盘大涨逾6%,布伦特原油一举跃上85美元。
01
OPEC主动出击
本次产油国共减产达164.9万桶/日,单看数字的话,本次减产合计量也并未超越以往的减产峰值。
令市场产生如此大波动的原因是,OPEC或重塑话语权。
纵观OPEC减产史,无一不是慎之又慎。通常,只有在国际油价大幅回落,或油气市场萎靡不振时,才会看到OPEC等产油国出手调控。
和以往的被动不同,本次大规模减产的背后,是趋于平稳的市场。
最近一周以来,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呈上涨趋势,已由原先的70美元左右上升至75美元上下。虽然减产后再度拉升,但此前原油涨势已十分明显。
此外,当前并没有出现有针对性的措施打压油气市场。全国油气市场在经历大起大落之后逐渐趋稳。可以说,近期市场需求并没有明显波动。
其中微妙的变化或许和沙伊和解有关,沙特阿拉伯的后顾之忧得以解决,野心也逐渐凸显,控制石油供应的意愿逐渐强烈。
02
顺应新市场
但若深究起来,本次OPEC等产油国的大幅减产颇有深意。暗流涌动的背景下,OPEC更像是在顺应新市场。
第一,俄乌冲突让世界能源重塑,俄罗斯能源受阻的同时,也打压了石油产业链。西方需要重新寻找能源替代,对新能源等能源的需求增长,石油需求减少。俄罗斯能源更多出售向亚非,即使有些国家疯狂囤积,但需求仍然远小于俄罗斯产出。俄罗斯石油出口量同比下降,并早于OPEC减产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二,欧美等经济体正在衰退,间接导致石油需求下降。2022年11月以来,对欧美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引发对石油消费下降的忧虑,进而引起了国际油价的下跌。其次,美联储不断加息也助推市场衰退。有分析师曾预测说,2023年国际石油市场有望表现出以需求为主导的走势。
第三,石油供应潜力不足。2022年,国际油价高涨,油气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但2022年国际石油企业并没有将现金流用于增加石油勘探开发投资,而是普遍用于提高股东分红、偿还债务和回购公司股票。这或许意味着石油勘探开发的新增业务量将出现下降。
关于本次减产,沙特能源部给出理由:“(这是)支撑石油市场稳定的预防性措施”。此言不假。
自去年拜登拜访中东后,石油市场的话语权早已逐渐偏移。美国一直希望掌控油气市场,但目前看来,现实轨迹与其期望渐行渐远。
如今沙特等产油国再次减产,也意味着美国的影响力大不如前。近期,在CERAWeek能源会议上,谢菲尔德指出,截至去年12月的过去一年里,美国的产量增幅仅为预期的一半左右,该行业一直面临炼油能力和库存不断下降的问题。当前,预计美国原油增产能力已不足80万~100万桶/日,不足以抵消欧佩克+等国165万桶/日减产规模。
主力产油国们准备将战线从5月拉到年底,除了要应对偶然因素——比如页岩油的增产、美国回补战略石油库存、欧美对石油的限价,还彰显了产油国的决心。毕竟,“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
原文标题 : 165万桶!8大产油国抱团减产,对美重拳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