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不如“疏”:相变材料打破电池热管理的传统界限!

OFweek储能网 中字

据国家能源局消息,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电力系统对各类调节性资源需求迅速增长,新型储能项目加速落地,装机规模持续快速提升。

新型储能技术路线方面,保持多元化发展趋势。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相对成熟的储能技术保持快速发展,超级电容储能、固态电池储能、钛酸锂电池储能等新技术也已经开始投入工程示范应用,各类新型储能技术发展你追我赶,总体呈现多元化快速发展态势。

在此背景下,储热技术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储能技术,近年发展快速。

2023年8月29日,由OFweek维科网和维科网储能共同举办的“OFweek 2023(第三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

论坛上,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张正国教授发表了题为《储热技术及其在电池热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的精彩演讲。

1694513344927087135.jpg

三大储热技术,谁拔头筹?

储热技术也称热能储存技术,主要分为三类:潜热(相变)储热技术、显热储热技术和化学反应储热技术。

潜热(相变)储热技术,是利用物质发生相变时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进行热能储存的技术,最具实际应用前景;显热储热技术,指通过加热储热材料,提高其温度而将热能储存的技术,成本较低,是最简单和最成熟的储热技术;化学反应储热技术,指利用储热材料发生可逆的化学反应来储热、放热,优点是储热密度很大,缺点是过程不易控制。

三种储热技术中,相变(潜热)储热技术具有相变温度稳定、潜热大、应用范围广、过程易控制等优点,最具实际应用前景。

相变材料是相变储热技术的关键部分,具有过冷度无或低、潜热高、化学/机械性能稳定、比热容高、导热性合适等特点,主要分为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和共晶物三大种类。

为解决普通相变材料热导率低及液体泄漏等痛点,研发人员开发出了众多复合相变材料。例如,膨胀石墨基复合相变材料,可解决相变材料热导率低及液体泄漏等问题。

具体来看,复合相变材料主要分为多孔基体、胶囊封装、聚合物基体等,不同复合相变材料制备方法不同。

膨胀石墨、膨胀珍珠岩、泡沫金属、MOF、二氧化硅等多孔介质基复合相变材料,可通过直接浇注法、真空浸渍法、自扩散法等方法进行制备;微(纳)米胶囊相变材料则可通过原位聚合法、界面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溶胶凝胶法等方法进行制备。

关于相变材料电池热管理

锂离子电池具有很强的温度依赖性,温度过高、过低、温差过大都会直接影响其性能,甚至引发热失控、火灾等。

目前电池热失控防护策略以“堵” 为主,通过低导热气凝胶隔热材料阻截热失控传播。不过隔热只能延缓热失控传播,周边电池仍出现高温,不能完全抑制热失控传播。

针对电池热管理该痛点,张正国认为,电池热失控防护堵不如疏。无机相变材料能有效阻隔电池热失控传播,针刺电池产生热量被吸收后难以传到周围电池,最高温度小于100℃。可有效抑制电池热失控时的温升,延长热失控触发时间。

为提高储能电池安全性,电池热管理势在必行。电池热管理技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相变热管理是被动式电池热管理技术的一种,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均温性能强等优点。

根据材料不同,相变材料电池热管理可分为碳基复合相变材料电池热管理、柔性复合相变材料电池热管理、相变乳液冷却介质电池热管理等。

碳基复合相变材料电池热管理,通过将碳基复合相变材料包裹于电信商,最多可将电芯(3C放电)温度降低30℃,放电倍率越高,电池降温幅度越大。

柔性复合相变材料电池热管理中,柔性材料接触热阻小、延展性好、热应力小,且柔性绝缘相变材料重量轻、散热性能优异,有望在现有商用液冷系统应用并实现功能升级。

相变乳液冷却介质电池热管理中,相变乳液凭借相变时较大的比热容,具有比水冷更好的冷却效果,可明显改善高倍率放电时电池组的均温性。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