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招录比799:1,中石油有多卷?

能源圈
关注

小雪已至,中石油和中石化校园招聘顺利收尾。

10月25日24时和11月3日24时,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校招相继截止。招聘一个多月以来,“两桶油”的岗位竞争各有千秋。

本次秋招相同的是,两桶油俱有130家下属单位发布招聘信息,相比2023年新增一家。

表面上不同的是招聘岗位数和招聘人数,相对来说,中石化招聘岗位数和人数更多。中石油招聘岗位共1199个(去年1006个),招聘人数共9569人(去年7221人);中石化招聘岗位共1585个(去年1483个),招聘人数共11927人(去年11694人)。

细节上的不同则更多。包括招聘要求、岗位热度等。在就业难的大环境下,国企“铁饭碗”之争是否越来越激烈?

01

初门槛

在招聘启示上,中石油对招聘有明显的年龄要求,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5岁、硕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0岁、本科及职业学院毕业生年龄不超过26岁。中石化则没有年龄限制。

中石油对报考人员有外语水平的要求:国内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不少于425分,研究生的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不少于425分。英语成绩新托福不低于70分、雅思不低于6.0分、领思不低于160分、托业不低于785分,小语种需提供相应证明等。中石化在招聘公告中并未具体提及报考人员需达到的分数。

此外,在优先录用范围上,中石油比中石化多了以下两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但符合招聘岗位条件的;部队服兵役两年以上的。

中石油在校招上的条件一直很严苛,2022年春季校园招聘时,中石油专门设置了“在京单位”福利:在京单位发布的在京生源岗位仅限入学前为北京当地户籍的毕业生报名。

为“高端人群”大开方便之门,我们来看看中石油中石化的报录比如何。

02

“卷”吗?

本次校园招聘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报录比各有千秋。(报录比=应聘人数/招聘人数)

据统计,中石油最高报录比为799,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总部的监督检查岗。该岗位要求硕士学历,明显的优势为工作地点在北京。而报录比排名第二的也是总部的岗位,财务分析岗报录比746,除专业外要求一致。

而中石化的报录比逊色较多。第一为销售西北分公司经营管理岗,报录比308,第二为陕西石油分公司,报录比283。竞争程度小于中石油。

中石油北京总部招聘名额少、要求高,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今年春招,中石油北京总部开放行政岗位1人的名额,报名人数超过800人。再加上外语水平的要求,门槛不可谓不高。

03

铁饭碗难端

近年来,由于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原因,经济复苏缓慢,2023年的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预计2023年将达到1158万人,创历史新高。

总部铁饭碗由于工作轻松,稳定,不加班,没有失业风险等因素为大家所追捧。根据中石油的最高招录比可以看出,报考热度居高不下。

但分公司的铁饭碗就没有那么吃香了。今年秋招,冷门岗位不少。中石油有两个岗位报名人数为零,分别为玉门油田油气田开发岗和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工艺设计岗。

这和玉门油田的的油气状况相关,如今玉门油田已经面临枯竭,有不少油田处于关闭状态,发展无前景。而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工艺设计岗工作地点位于大庆市,而大庆市的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采,稳产难度日益加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事实上,整个油气产业都面临着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压力,不仅以上两个岗位,像青海油田,吐哈油田、冀东油田、华北油田等或多或少都出现了招聘人数少于报考人数的现象。在油气产量日益下滑,再加石油石化工作环境艰苦,中石油基层工作已不是最优选。

而中石化竞争最小的3个岗位俱出自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三个岗位学历要求为博士,分别为地球物理博士岗、油气地质博士岗、开发地质博士岗,报录比没超过2。也就是说,招聘1人,报名人数不过一两人。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总部位于北京市,工作地点极佳。招生滑铁卢或是由于两个原因。

一方面,地质类专业无论是是什么学历,想去实地勘探都必须先进站,或是因为勘探条件艰苦,地质类专业招生难,输出的人才也就更少了,这种情况同样也会反馈到招聘。

另一方面,过去几年全球石油发现量不断减少。2022年新发现20个非常规油气田,可采储量为5672万吨油当量,储量规模远小于常规油气田可采储量。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也会波及油气上游。

04

油气转身

竞争越来越激烈,报名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也暴露出油气行业越来越艰难的事实。

而更为严峻的是,石油石化行业的“裁员潮”轰轰烈烈。据wind数据显示,五年来,两桶油减员幅度不小,是中国石油减员超9万人,中国石化减员6.6万人。

而A股减员比例中,石油石化行业排名第二,超116.51万人,仅次于通信行业。

▲图片来源《读数一帜》

现在,如果在网站搜索“国企离职”仍然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离职帖:有的因为晋升无望、有的因为加班不规律、有的因为薪酬待遇少、有的以往内地处偏远……五花八门的原因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国企“不再吃香”。

双碳目标以来,石油石化行业等传统能源企业生存空间挤压,新能源行业和高技能岗位又缺乏合适的人才匹配。两面夹击下,国企的稳定性大打折扣。

当前,老牌国企不断变革,新国企逐渐占据上风:譬如合并重组的国家能源集团,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地方能源集团,而这些“新央国企”的业务范围都是新能源。

虽然老牌企业的转型也在进行,变革、涉足新型领域等,但是大象转身是困难的,在纷乱变动下,央国企令人看好的“稳定性”吸引力逐渐下降。

当然,央国企即使变革,人员变动相对其他企业来说,仍然很“铁”。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又提出了下一步国企改革的目标,那就是深化提升,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或许等到传统央国企转身毕,它的吸引力会更胜从前。

       原文标题 : 最高招录比799:1,中石油有多卷?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