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盘点 | 2024储能十大事件全解析

OFweek储能网 中字

2024年即将进入尾声,回顾过去的一年,储能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政策面上,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政策层面“共振”,今年1-7月,新增发布政策497项,远超去年全年。

在技术层面,无论是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还是飞轮储能、重力储能,各类技术均有所突破,性能不断提升,成本持续下降。特别是电化学储能,凭借其灵活、高效的特点,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侧的应用日益广泛。

在市场层面,储能项目的装机规模和投资金额均创历史新高。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首次超过100GWh;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储能纳入能源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补贴措施,推动了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

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是新型储能行业非常重要的一天。当天,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这是“新型储能”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谓是行业发展的标志事件,意味着高层对新能源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战略部署,新型储能接下来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有助于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储能政策已达2000余条

近年来,我国推进新型储能发展的相关政策层出叠穷。尤其是新型储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为行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2024年1—7月,储能行业新增发布政策497项,是去年同期1.6倍。政策从发展规划、市场机制、新质生产力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CNESA统计,截至2024年7月,已累计发布约2200余项储能政策。

综合来看,2024年的储能政策呈现出覆盖面广、层级高、力度大、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和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等特点。

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首次超过100GWh

根据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可见,截至2023年末,我国新型储能已提前完成2025装机目标。

得益于国家利好政策密集出台,新型储能的商业模式日渐成熟,系统初始投资成本持续降低。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103.3GW,同比增长47%。

新型储能装机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可再生能源的迅速普及和电力市场的迫切需求。随着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网,电力系统面临着供需平衡、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以及电网稳定运行等多重挑战。而储能系统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当然,装机量的增长,还得益于储能产品价格的变化。

储能产品价格大幅下滑

与装机量持续走高相反,2024年储能产品价格持续下滑。这一现象背后,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技术进步、原材料成本波动等多重因素的深刻影响。

储能电芯平均价格从2023年初的0.9元-1.0元/Wh下降至年末的0.4元-0.5元/Wh,价格直接腰斩。储能系统平均价格降至约0.8元/Wh,下降40%,亦接近腰斩。

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是储能产品价格下滑的首要原因。随着314Ah大容量储能电芯的快速崛起,其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对280Ah及以下的电芯形成了强烈的替代效应。这导致了280Ah电芯库存积压,厂商为了出清库存,不得不大幅降价销售。同时,欧洲主要户储国家因电价下行和补贴退坡,装机量同比减少,进一步加剧了100Ah储能电芯的价格下滑。

技术进步对储能产品价格的下滑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储能电芯的能量密度不断提升,生产成本相应降低。这使得储能产品在保持性能提升的同时,价格出现了大幅下降。

原材料成本的波动是储能产品价格下滑的另一重要原因。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的暴跌,为储能电芯价格的持续下跌创造了空间。截至2024年8月31日,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相较巅峰期跌价近九成,这直接导致了储能电芯成本的降低,进而推动了价格的下滑。

国内储能企业加速出海

在国内产业链竞争激烈叠加海外市场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今年,储能企业出海步伐明显加速。

在2024年,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储能产业的发展,为储能出海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欧洲的“绿色新政”提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储能技术,推动能源系统的转型;美国则通过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鼓励储能项目的投资和建设。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储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储能企业在2024年加速出海的步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储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能源项目的建设,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储能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例如,在中东地区的太阳能发电项目中,多家中国储能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成功中标并参与项目建设。

其次,储能企业加大在国际市场的拓展力度,通过参加国际展览、建立海外销售网络等方式,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储能企业还积极寻求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市场机会。

储能IPO现“撤回潮”,转战港股

随着参与出海企业越来越多,企业对运营资金的需求更大。融资和上市募资也成了许多储能的“刚需”。不过,由于此前证监会收紧IPO节奏,不少储能企业不得不减慢IPO步伐,超过20家储能相关企业终止上市,部分企业则转战港股。

其中,双登集团于2024年4月9日撤回了深交所上市申请。随后,转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计划将募集所得款项主要用于在东南亚兴建锂离子电池生产设施、资助研发中心建设以及加强海外销售及营销等。

双登集团的转变,实际上是当前储能行业IPO的缩影。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A股IPO上市审查政策开始收紧,审核标准趋严,导致多家储能企业IPO折戟。在此背景下,不少储能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审查较为宽松的港股市场。

储能企业纷纷转战港股市场,港股市场审查较为宽松,上市可能性更高,因此成为了储能企业的新选择。

事实上,除了双登集团之外,还有不少储能企业也选择了转战港股市场。例如,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力新能”)也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了上市申请。此外,还有外媒报道显示,欣旺达动力可能分拆赴港上市。

转战港股市场对于储能企业来说,不仅是一个新的融资渠道,更是一个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契机。通过港股市场的融资,储能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00+Ah大电芯和5MWh储能系统成主流

为了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来,2024年,大部分企业都采用300+Ah大电芯和5MWh储能系统逐渐的新主流“打法”。

在储能电芯方面,300+Ah大电芯的出现是技术革新的直接体现。这种大容量电芯不仅提高了储能系统的能量密度,减少了储能电站建设的土地和成本,还显著提升了系统的性能和效率。随着300+Ah大电芯的量产和应用,5MWh+储能系统逐渐成为市场主流。这种大容量储能系统能有效缓解电网调峰调频的压力,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5MWh储能系统还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能够降低整体投资成本。

从国内储能招投标市场来看,风向正在发生改变,业主在逐步加大对300Ah+大容量电芯及与之对应的5MWh+储能系统的采购力度。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90%以上的电池企业都已拿300Ah+储能电芯去投标”。

国外市场方面,从中国头部储能系统集成商如阳光电源、阿特斯、晶科能源、宁德时代、比亚迪、天合储能、科陆电子等披露的订单项目来看,今年以来,5MWh+储能系统正加速走向欧美、澳大利亚、中东等海外地区。有统计显示,当前已有超15GWh的5MWh+储能系统将“漂洋过海”去海外。

300+Ah大电芯和5MWh储能系统的兴起,也带来了市场竞争的加剧。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大电芯厂商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大容量的储能电芯。例如,宁德时代推出了580Ah+、亿纬锂能推出了628Ah、海辰储能推出了1130Ah等超大容量储能电芯,这些电芯大多计划在2025年起量产。同时,主流系统集成厂商也在积极跟进,基于大容量储能电芯将主流20尺3.72MWh的储能系统迭代升级至5MWh+。

国内最大用户侧储能:德赛电池建设胜宏科技630MWh项目

作为目前拟建的全国最大用户侧储能电站,胜宏科技工业园区121 MW/630 MWh储能项目备受关注。

8月26日,胜宏科技储能电站项目投资签约仪式在惠州德赛电池成功举办,德赛电池与商储数智签署《胜宏科技工业园区 121MW/630MWh 储能项目合作合同》,标志着这一重点新能源项目建设全面进入“快车道”。

项目采用德赛电池自主研发生产的280Ah磷酸铁锂储能电芯,具备高安全、长循环、高能效等特点,同时,项目打破常规的户外地面平铺电池柜设计,采用隐匿式储藏间模式,首次实现储能电站和生产车间的纵向空间叠加,最大程度节约了占地面积。德赛电池将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统筹各方,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实施。

根据协议,德赛电池需确保本项目手续的合规性和完备性,负责协调提供合法的场地及相关资源用于本储能项目建设,提供的全部储能集成系统。商储数智为该储能项目的投资建设等事宜提供资金支持胜宏科技与商储数智共同分享该储能项目的收益。项目预计2025年6月30日实现并网运行。

德赛电池在锂电池行业已深耕20多年,拥有先进的智能制造和质量管控能力,于2018年战略布局了储能产业,坚持以先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和持续的创新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储能解决方案,德赛电池将与胜宏科技、商储数智协同合作,保障项目每个环节的安全稳定运行,使项目达到预期目标,实现三方共赢!

工商业储能:发展提速,竞争加剧

2024年,工商业储能市场的发展速度相比去年加快,但竞争也进一步升维,呈现出更加激烈的态势和更大的不确定性。

在市场需求方面,工商业储能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最初的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模式,到如今的大工业、产业园区等大规模应用,工商业储能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统计,2024年1-10月,全国范围内单独配置的工商业储能电站项目达448个,规模为1.32GW/3.25GWh,同比增长显著。浙江、江苏、广东等地依然是热门区域,而安徽、湖北、四川等地的市场也逐渐活跃起来。

在竞争格局方面,工商业储能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阳光电源、中车株洲所等行业巨头的全面布局,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为了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各大厂商纷纷采取多种策略。一方面,他们召开渠道招商大会,不断扩大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他们联手融资租赁公司推出配套金融产品,降低初始投资门槛以吸引投资人。此外,提升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推出配套运维平台也成为厂商们竞争的重要手段。

此外,工商业储能市场的竞争还体现在品牌建设和安全升级方面。越来越多的储能企业开始重视品牌建设,通过投放广告、举行品牌活动等方式扩大品牌影响力。

央国企进一步强化布局

央国企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正以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技术创新实力,在储能领域进一步强化布局,为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注入强劲动力。

2024年,央国企在储能领域的布局呈现出多元化和深层次的特点。多家大型央国企纷纷抢抓储能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通过成立新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积极涉足储能领域。这些央国企不仅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更拥有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丰富的项目运营经验,为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例如,中国神华、建投能源、中国大唐集团雄安能源有限公司三家企业联合成立的国能河北定鑫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高达15亿元,经营范围涵盖储能技术服务等。

与此同时,央国企还在储能产业链的上游进行了大手笔布局。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囊括了平高集团、许继集团、山东电工时代三家重量级储能EPC、PCS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此外,央企在储能大电芯、大容量系统领域的自主制造进程也在提速,为储能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央国企在储能领域的布局不仅局限于产业层面,更深入到技术创新领域。近年来,不少国央企逐步进入锂电、氢能及各项新型储能领域,并在上游重要原材料领域进行布局。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储能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还将推动储能产业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

组串式应用提速、构网型项目增加

今年来,组串式储能技术和构网型储能项目在储能行业中呈现出提速和应用增加的趋势。

组串式储能技术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管理方式,在储能行业中逐渐崭露头角。组串式储能系统通过将电池单元分组,每个电池组通过独立的控制单元进行管理,实现了簇级管理,有效解决了电池容量衰减、一致性偏差和容量失配等问题。

组串式储能系统的优势在于其高效、安全和电网适应性强。通过“一包一优化、一簇一管理”的方式,组串式储能提升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管理性,增加了全寿命周期内的放电容量,显著提高了储能系统的整体性能。

在招投标市场上,组串式储能技术需求快速提升。2024年以来,多个大型储能项目采用了组串式储能方案,如海南州塔拉25MW/100MWh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电站、国家电投西藏当雄县50MW光储项目构网型储能系统成套装置设备采购等。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标志着组串式储能在大储领域的快速渗透。

与此同时,构网型储能项目也在不断增加。构网型储能技术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的特性,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转动惯量、电压支撑和频率支撑,有效解决电网主动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前6个月累计实现招标1GW/3.1GWh。

值得一提的是,构网型储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大型储能项目,还在分布式储能、微电网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结语

2024年储能行业在技术进步、市场扩张和政策支持的共同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技术不断突破,成本持续降低,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展望未来,储能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角色将愈发重要。同时,储能技术还将与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