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段楠楠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一则消息,让市值近千亿元的储能龙头企业亿纬锂能股价连续下跌。
2月9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该通知对亿纬锂能影响较大的便是监管层在国家层面叫停了强制配储政策。
作为国内出货量第二的储能电池企业,该《通知》对于亿纬锂能短期无疑偏利空,市场对于亿纬锂能2025年储能电池出货量有所担忧。
在该《通知》影响下,2月10月、11日,亿纬锂能股价分别下跌3.49%、1.84%。国家取消强制“配储”后,亿纬锂能储能电池出货量是否真会下滑?
1、豪赌储能电池,却遭取消强制“配储”
2月7日,储能电池巨头亿纬锂能与储能系统集成商海博思创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同意建立电芯产品战略采购合作关系,预计2025-2027年度采购总量为50GWh。
与海博思创签订储能电芯合作协议,意味着亿纬锂能在储能电池行业又迈出一大步。2024年,是亿纬锂能储能电池强势崛起的一年。
据多家媒体报道,2024年亿纬锂能储能电池出货量超越比亚迪,成为仅次于宁德时代的全球第二大储能电池供应商,市场份额约为13%。
亿纬锂能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亿纬锂能储能电池出货量为35.73GWh,同比增长115.57%,全年出货目标为50GWh,大幅超过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
2024年3月,亿纬锂能创始人刘金成曾公开表示,动力电池领域,没人卷得过比亚迪及宁德时代。因此,公司将储能电池作为重点发力方向。
此前,亿纬锂能在海外大量建设储能电池项目,2024年2月,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举行设备进场仪式。据悉,该项目从动工到完成仅耗时16个月。
在大力发展储能电池的策略下,亿纬锂能储能电池收入占公司营收比重逐步攀升。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储能电池营业收入为77.74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为35.89%,占比较2023年同期提升5%以上。
此外,与动力电池相比,由于用户群体不同、市场竞争相对较小,储能电池价格更为坚挺。这也是亿纬锂能、宁德时代等头部锂电厂商储能电池毛利率普遍要高于动力电池的重要原因。
所谓储能电池主要用于储存电量,并在需要时进行释放,主要客户是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等。此前,为了促进国内新能源市场发展,各个地方均出台强制“配储”计划。
如2017年青海省便要求风电项目按照装机容量的10%配建储能,此后其它省份陆续开始对新能源配建储能提出政策要求。
此前,据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所分布式能源系统研究室主任胡静预测,若按各地新能源配储比例要求,预计2030年国网经营区新型储能配置规模可达1.9亿千瓦。若以消纳为目标,预计2030年新型储能规模需求为1.2亿-1.6亿千瓦。
这也意味着,在国家层面取消“配储”后,储能实际需求短期很有可能下滑。作为全球第二大储能电池供应商,大力发展储能业务的亿纬锂能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在此影响下,亿纬锂能股价接连下跌,直到2月12日才有所复苏。
对此,「界面新闻·子弹财经」试图向亿纬锂能了解,在国家层面取消“配储”后,公司如何看待2025年以后的储能电池市场?公司未来储能电池出货计划是否会下调?截至发稿,未获得亿纬锂能回应。
2、卷不动,动力电池业务掉队
在储能电池深受政策影响背景下,亿纬锂能第一大业务动力电池同样不容乐观。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548.4GWh,同比增长41.5%。
其中,亿纬锂能2024年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8.70GW,同比仅略微增长8.34%,与行业增速相差甚远。在出货增速远低于行业增速背景下,2024年亿纬锂能动力电池市场份额为3.43%,市场份额同比减少1.03%。
对于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不及预期,亿纬锂能给出的解释是,受下游客户销量不及预期影响,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不及预期。
据悉,亿纬锂能动力电池客户主要以广汽埃安、大运汽车等二三线车企为主,相较于宁德时代及自给自足的比亚迪而言,亿纬锂能下游客户竞争力相对一般,这也是亿纬锂能动力电池装车量远低于行业增速的重要原因。
即便如此,亿纬锂能未放弃扩产动力电池的想法。2024年10月,亿纬锂能计划通过发行可转债的方式募资50亿元,用以“23GWh圆柱磷酸铁锂储能动力电池项目”和“21GWh大圆柱乘用车动力电池项目”建设。
不过鉴于公司下游客户竞争力相对一般,亿纬锂能扩充的产能能否消化还是未知之数。
除市场份额下滑外,亿纬锂能同样面临动力电池价格下跌的行业性难题。2024年,在行业性产能过剩影响下,动力电池价格大跌。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联盟发布的数据,2024年前8月,动力电池的总产量达到了419.7GWh,然而实际的装车量仅为219.2GWh,装车率仅为52%。在产能过剩及原材料价格大跌双重影响下,2024年动力电池价格下跌近30%。
与宁德时代等头部动力电池厂商对产业链上下游拥有极强的话语权不同,作为二线动力电池厂商,亿纬锂能议价权并不强,导致公司动力电池盈利能力出现下滑。
2023年上半年,亿纬锂能动力电池毛利率为14.11%,2024年上半年公司该业务毛利率下降至11.45%。
随着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动力电池厂商优势仍在扩大,亿纬锂能等二线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很有可能被进一步挤压。目前来看,碳酸锂价格仍没有反转迹象,未来亿纬锂能动力电池盈利能力或将持续低迷。
对此,「界面新闻·子弹财经」试图向亿纬锂能了解,随着强制“配储”的取消,公司会不会重新将公司业务发展重心转移至动力电池上来,截至发稿,未获得亿纬锂能回应。
3、股价较高点跌超70%,昔日900亿基金经理管理规模缩水超500亿元
虽然经营上亿纬锂能面临一定的困境,但并未影响公募基金对其的喜爱。尤其是以广发基金刘格菘为代表的基金经理对其更是钟爱有加。
截至2024年6月30日,761家基金共持有亿纬锂能6.76亿股,占公司流通股比例多达36.31%(注:由于三季报公募基金披露不完整,2024年年报公募基金尚未完全披露,故采用2024年半年数据)。
其中,广发基金持股便超6700万股,其中广发基金持有亿纬锂能的基金都是由昔日900亿元明星基金经理刘格菘所管理。
刘格菘一直是亿纬锂能的坚定持有者,自2019年开始刘格菘管理的基金便开始布局亿纬锂能。
2020年,在双碳政策刺激下,亿纬锂能股价开始大涨,由于重仓亿纬锂能,刘格菘管理基金净值一路上升。
以其管理的广发科技先锋混合为例,2021年,该基金净值一度达到1.8437,以1为净值计算,该基金自2020年1月至2021年最高点,仅一年多的时间基金净值便涨超80%。
随着以亿纬锂能为代表的新能源股价大跌,该基金净值大幅下滑。截至2月13日,该基金净值为0.8143,较2021年最高点跌幅超56%。
由于旗下基金大跌、加之基金大额赎回,刘格菘管理的基金规模从最高超900亿元,跌至2024年底的341亿元,管理规模缩水超500亿元。
刘格菘管理规模的缩水,与亿纬锂能股价大跌有关。2021年12月至今,亿纬锂能股价累计跌超70%。
为了挽救不断下跌的股价,亿纬锂能也不止一次推出股份回购计划,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亿纬锂能股价大跌,一方面与投资者偏好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行业产能过剩导致公司盈利能力下滑有很大关系。
在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价格均遭遇大幅下跌背景下,亿纬锂能也在积极拓展毛利率较高的消费电池业务。2024年上半年,亿纬锂能消费电池营业收入达48.49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29.76%,是公司所有业务增速最快的业务。
但相较于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消费电池在亿纬锂能整体收入占比较小,即便该业务盈利较强,也未能阻挡公司归母净利润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亿纬锂能实现营业收入340.49亿元,同比下降4.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89亿元,同比下降6.88%。
对于亿纬锂能而言,公司储能业务遭遇暂停“配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公司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出现下滑。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亿纬锂能如何扭转当下困境,「界面新闻·子弹财经」将持续保持关注。
*文中题图来自:亿纬锂能官网;其他配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原文标题 : 国家取消“配储”,持有亿纬锂能刘格菘管理规模缩水超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