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跻身全球前三,今闯港交所,储能最强“新秀”是怎么炼成的?

能源严究院
关注

图片

编辑/李冉

来源/能源严究院

原创 深度 温度

储能行业近年来最强“黑马”——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辰储能”)又一次站在了聚光灯下

图片

2025年3月25日,该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登陆港交所主板。自成立以来,海辰储能在短短5年时间内如火箭般窜升,跃居成为全球前三。

海辰储能凭什么?它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成长为行业巨头的?

战略定力

海辰储能成立于2019年底,产品主要包括储能电池及系统,应用场景覆盖源网侧、数据中心、工商业及居民家庭等各类储能需求。

截至目前,该公司成立了四大研究院及一个全球解决方案中心,公司积极跟踪前沿储能技术,实现了从材料、电池、系统、工艺设备到解决方案全产业链覆盖的自主创新研发,并建设了业内领先的储能产品测试验证中心,拥有全球领先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

与同行动力电池和储能两个赛道“两手抓”相比,这家储能“超新星”在战略上专注于储能赛道。这也被认为是该公司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是得益于在储能领域的战略聚焦和深耕,海辰储能更加理解行业的底层逻辑和核心挑战,深刻洞悉储能客户和场景需求,率先推出了一系列行业引领性储能产品和解决方案。

过去四年时间内,该公司先后推出280Ah储能电池、314Ah储能电池、∞Cell 587Ah储能电池、∞Cell 1175Ah长时储能电池、∞Cell N162Ah电力储能专用钠离子电池等多款储能专用电池

此外,海辰储能还推出5MWh液冷储能系统、∞Power 6.25MWh 2h/4h储能系统等多款储能系统,实现了全场景定制化储能解决方案覆盖。

图片

2024年,海辰储能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35.1GWh,近3年复合增速达到167%。在高工储能最新发布的2024年储能锂电池系列出货榜单中,该公司首次跻身全球第三,较2023年度提升两个位次。

图片

此外,海辰储能营业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由2022年的36.15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129.17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89%。

根据招股说明书,2022-2024年,海辰储能毛利及毛利率分别为4.10亿元、12.38亿元、23.09亿元,11.3%、12.1%、17.9%。

图片

制图/能源严究院 单位/亿元

2024年,该公司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88亿元。这样的成绩单主要得益于海外市场的拓展。

海辰储能在战略上的定力还体现在海外市场布局上。实际上,海辰储能在成立初期就已洞察到储能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机遇。

目前,业务覆盖已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GWh级别以上中,唯一专注储能领域的企业。

在海外市场,海辰储能的成功秘笈是通过高效的资源整合和全链条的本地化运营,并快速推出适合当地市场需求的储能产品。

目前,海辰储能在美欧等全球核心市场进行了前瞻布局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还是少数具备研发、产品、产能、供应链、营销、交付与运维服务等全链条本地化能力的全球化储能企业。

凭借产品性能和本土化服务能力,海辰储能主导参与了一系列全球标杆项目。这份名单中包括欧洲55MWh Razlog项目及澳大利亚Woolooga储能项目

通过这番布局,这家储能超级“独角兽”成功得到了Jupiter Power、Lightsource BP、Samsung C&T等知名企业在内的全球优质客户的认可和青睐

随之而来的是海外市场的份额迅速提升。2022-2024年,海辰储能海外市场收入分别为3.3万元、1.01亿元、37.00亿元,占当年总收入比重从约等于0%到28.6%

图片

如此跨越式提升在储能行业内颇为少见,该公司也凭此实现了从战略预判到市场领先的完美闭环。

公开消息显示,国内储能市场仅今年1月就完成了超百项招投标,招标方包括中广核、华能集团、中电建、中石油等诸多央企。

据灼识咨询数据,全球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从2020年的28.5GWh增长至2024年的314.7GWh,预计到2030年,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进一步提升至1451.3GWh,2024-2030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9%。

伴随这一进程,长时储能产品发展趋势愈发凸显。海辰储能的战略定力在抢占长时储能窗口上同样体现得淋漓精致。

长时储能一般指可以实现持续4小时以上的充放电循环储能系统。与短时储能相比,长时储能最大的优势是时间尺度长、储能容量大、单位成本低。

由于具有长时间充放电循环能力,长时储能能够实现日内长时、跨天、跨周、跨月乃至跨季节的电力调节。此外,长时储能具有较大储能容量,可以大幅降低度电成本。

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快速提升,电网对长时间调节能力的需求增加,尤其是极端天气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挑战。

在新能源消纳压力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长时储能风头正盛,成为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兵家必争之地”。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Kw/1.68亿Kwh,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

储能时长方面4小时及以上新型储能电站项目逐步增加,装机占比达15.4%,较2023年底提高约3%2-4小时项目装机占比为71.2%,不足2小时项目装机占比为13.4%。

政策层面,截至目前,我国已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大容量长时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今年2月,国家能源局印发《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强化能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新型储能等技术特别是长时储能技术创新攻关和前瞻性布局。

此外,国家能源局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中指出,我国要在2030-2045年满足日以上时间尺度的平衡调节需求,在2045-2060年覆盖全周期的多类型储能系统运行。

据机构数据预测,2030年和2050年,锂离子储能电池中应用于长时储能的占比预计将提升至40%与75%。

咨询机构麦肯锡预测,长时储能的潜在市场空间将从2025年开始大规模增长,全球累计装机量将达到30-40GW,累计投资额约500亿美元

面对行业变革窗口期,海辰储能再次发挥了自身的战略领先性。

2024年,该公司全球首发适配长时储能场景的∞Cell 1175Ah储能电池及∞Power 6.25MWh长时储能系统

图片

同年,海辰储能牵头建设的全球首个长时储能一体化零碳产业园区——山东海辰一体化零碳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

对于未来计划及募资用途,招股书显示,海辰储能募得资金将主要用于提升公司储能电池的产能以解决下游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并将用于研发以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储能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此外,募集资金还将用于搭建全球销售与服务网络支持海外扩张战略,并将部分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这家从厦门火炬高新区走出的储能公司,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从行业新秀到全球前三的蜕变。

如今,海辰储能即将站在资本市场这片星辰大海它还能持续创造纪录吗?

       原文标题 : 5年跻身全球前三,今闯港交所,储能最强“新秀”是怎么炼成的?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