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套储能柜与6兆瓦光伏组成的能源网络,正让上海青浦的物流枢纽在午夜焕发新生。
午夜零时,申通快递上海转运中心的智能分拣线仍在高效运转,但驱动这些自动化设备的电力并非来自城市电网。屋顶光伏板在白昼捕获的能量,此刻正从2.75兆瓦的储能柜中稳定输出——物流枢纽的能源革命。
物流枢纽“扛”不住了
“电费单涨得比双11包裹还猛,碳账户却亮起红灯。”快递物流业的日子,最近有点“上头”。不是包裹爆炸的那种忙,而是实实在在的“电表焦虑”和“绿色压力”两头烧。
想象一下场景:深夜的转运中心,自动化分拣线咆哮着,激光扫描仪像永动机般闪烁,新能源物流车排队充电……这套“钢铁物流军团”的胃口有多大?头部玩家的转运中心,单日吞电量直奔2万千瓦时往上飙!
关键是,这用电不是四平八稳的——白天可能是条咸鱼,一到包裹洪峰时段(尤其是傍晚和双11大促期间),瞬时功耗能“平地起高楼”,暴涨个两三倍都不稀奇。这种“过山车式用电”,电网受不了,园区变压器的“嗓子眼”都快冒烟了。
钱袋子也捂不住了。以前电费在运营成本里算个小透明,现在直接窜升到总成本的15%档位,成了继人力、租金后的“第三座大山”。
然而,这边电费还没“摁住”呢,那边环保压力又“拍门”了。快递业,看似跑在路上,实则碳排大户——运输车辆、转运中心、仓储网络都是“能耗黑洞”。现在“双碳”目标悬在顶上,减排KPI像达摩克利斯之剑,砍向头顶。
真·两难境地!既要保证分拣线24小时“血脉畅通”(绝不能断电,一停就是百万级的损失计时!),又要摁住疯涨的电费单,最后还得在碳账户上“扭亏为盈”。
一边是机器轰隆离不了电,一边是电费碳排两头压!快递枢纽的“能源困局”,像午夜爆仓的分拣线,堵得人喘不过气。
普洛斯与申通这次在上海转运中心搞的“大动作”有希望把这盘看似无解的死棋,给“盘活”喽!
光储协同赋能物流业
近日,普洛斯新能源为申通快递量身打造的用户端储能项目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位于申通快递上海转运中心,总容量达2.75MW/5.83MWh。
该项目的创新点主要集中以下几个维度。
据测算,物流枢纽每小时停工损失超百万元。而光伏+储能的系统具备并网/离网无缝切换能力,市电异常或遭遇停电时,可自动切换至离网模式,为园区提供可靠的应急电源支持,确保自动化分拣线零宕机
项目采用的分布式储能柜设计,支持按需扩容,当前5.83兆瓦时容量仅占预留空间的一部分,剩余的空间能为未来无人配送车充电桩等新需求留足接口,根据实际需要来扩容。
项目的经济性验证了用户侧储能的商业潜力。通过“削峰填谷”策略,在电价谷段储电、峰段放电,结合光伏自发自用,降低了物流枢纽站的整体度电成本。
按照当前上海工商业电价政策测算,年节省电费约40万元,此外,在碳减排收益方面,年减碳量相当种植3万棵树,为未来碳交易市场预留资产空间。
除了物流枢纽站,在低空经济背景下兴起的低空经济物流站点也是新型储能落地的应用场景。
此前,深圳汽航院与盛弘股份等企业联合打造的全球首个构网储能低空经济物流站点在深圳宝安区正式投入运营。
这一创新项目首次将"锂+钠"混合储能系统与无人机物流完美结合,不仅解决了无人机高频次作业的能源焦虑,更在新型电力系统与低空基础设施的融合中开辟了全新范式。
从示范工程到规模复制还有多远?
低空智慧物流站点是业内首个公共服务站点,主要配备一个无人机物流柜和一个“锂+钠”构网型储能系统,物流柜具备“无人机起降、AI智能仓储、高效数据处理”等功能,可实现15公里范围内满载5kg货物的配送,可同时面向企业及终端用户提供"寄、存、取"等多功能服务。
该项目目前只是示范工程,但低空无人机物流本身的实际普及率就偏低,目前主要集中在几个一线城市的试验点。搭配构网型储能系统的更是少之又少。要实现规模复制,先在已有的无人机物流点铺开,之后跟随无人机物流站点往其他城市下沉,从这个层面来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反观申通的项目,其标杆意义在于打通了标准化复制的路径。其采用的分布式储能柜方案,相较传统集中式储能电站建设周期缩短60%,且无需额外征地,特别适合现有园区改造。
这种“轻量化改造+智能化运营”的模式,直击快递企业租赁园区占比高(行业平均达65%)的痛点。而普洛斯作为物流地产龙头,正将储能服务嵌入园区标准化产品包,未来租户可灵活选择“基础租金”或“租金+能源服务”的组合方案。
据了解,申通快递上海转运中心2.75MW/5.83MWh储能项目交付后,普洛斯新能源将继续与申通快递在全国范围探索合作,通过储能项目为申通快递自建及租赁园区提供综合能源服务。
当这种经济模型跑通,绿色转型便不再依赖政策补贴的拐杖。
随着136号文推动电价全面市场化,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逻辑正在重构储能系统。通过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提升项目IRR的含金量还在提高。
普洛斯与申通联手种下的这颗种子,或许很快会在三通一达的全国枢纽网络中萌发新芽。当数千个物流园区屋顶同时反射阳光、储能电站储备电能并在高峰期供电时,中国快递业在激烈的竞争之下,或将找到有效的降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