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切腹谢罪”到年度“预增王”,诺德股份的锂电生意究竟如何?

阿尔法工场
关注

02 产能错配

轻薄化的技术路径是确定性的,按照制造业的规律来看,下一步便是分析产能能否正常释放。

在这一个环节上铜箔行业出现了制造业常见的问题——产能错配。

究其原因有两方面。

内生原因:由于采用的是电解铜的制造工艺,制造过程生产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噪声、固废,受环评因素限制较为严格。

产能建设时间普遍在2年左右,产能供给难以短期爆发,在产品升级迭代不断加速的情况下,短期内会存在产品供需不匹配情况。

外生原因则是因为铜箔核心设备被日本企业垄断。

为了更好地解释,我们需要深入到铜箔的工艺流程中。

其实不难理解,铜箔制造流程首先便是利用硫酸融铜,这一环节对添加剂配方有着严格要求。合适的添加剂配方是获得结构致密、晶粒紧密、杂质含量极少的优质电解铜箔的必要条件。

添加剂配方需长期生产实践,不断改良,因此构成一定的技术壁垒。

其次便是在直流电作用下进行生箔,经过阴极辊的连续转动、酸洗、水洗、烘干、剥离等工序,并将铜箔连续剥离、收卷而形成卷状原箔。

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阴极辊,作为生箔的核心设备,其质量决定铜箔的档次和品质。

电解铜箔生产实质是铜离子在阴极辊表面的电沉积结晶结果,想要得到厚度均匀的铜箔就必须保证铜离子能够在阴极上均匀沉积,必须要确定直流输出电压和电流,其电流大小取决于生产效率及生产工艺。电流密度均匀性即电流在辊面的均匀分布至关重要。

从“切腹谢罪”到年度“预增王”,诺德股份的锂电生意究竟如何?

数据来源:嘉元科技招股说明书

实现这一技术关键需要保障阴极辊辊面材料的微观组织均匀细小,对表面钛材的结晶粒度细微化和低含氢量等要求高。

在行业产能投资中,设备占据了较大的成本,核心部件阴极辊和生箔机,占到生产设备投资的37%,项目总投资的27%。

目前铜箔设备依旧主要被日本厂商垄断,全球 70%以上的阴极辊来自日本新日铁等企业,订购需要提前下单排期.

目前行业需求紧张扩产加速,而日本厂商出于自身的经营策略考虑扩张意愿并不强烈,因此设备订单交付时间长达2年以上。

虽然国产设备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部分企业已经在试用导入国产设备,未来国内设备导入有望缓解设备缺口的情况。但是短期来看设备供给依旧是产能扩张的关键限制性因素。

从“切腹谢罪”到年度“预增王”,诺德股份的锂电生意究竟如何?

铜箔行业单吨产能建设投入7万元以上,对应 1GWh 电池所需要的铜箔产能为5000万元左右,在锂电池产业链中投资强度高于电解液和负极环节,低于三元正极和隔膜,投资强度属于中上位置,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

除此之外,同样存在着认证壁垒,核心客户认证体系严格,不轻易更换供应商。

库存限制:铜箔易氧化、库存周期短,大约在1-3个月左右,难以储备长期库存。

良率问题:由于阴极辊生产过程损耗,以及6μm以下超薄铜箔工艺困难导致良率较低平均差不多70%左右,进一步使得有效产能较低。

从添加剂、生箔等制程上来看,铜箔这个行业其实是一个细活。

生产过程中需要配合定制化设备,根据具体的指标需求对添加剂配方、电流密度、温度、搅拌速度等参数进行调整;不同需求对应不同参数,需要积累数据反复试验,存在较多know-how的环节。

并且伴随着高投入、周期长等因素,使得产业存在一定的进入壁垒。这一产业的属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参照光伏产业的多晶硅料。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