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在OFweek 2023(第三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上,弘正储能研发中心总监周建波分享了《助力双碳再出发数字化储能正当时》的主题演讲。
在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预计风光发电装机容量占比将从2021年的26%上升到2025年的37%,发电量占比则是从11.8%到了16.5%。周建波解释到,装机容量占比跟发电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原因是风光等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的特点,且易受极端天气等自然禀赋影响,目前起码有一半以上的风光机组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周建波表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虽然发展非常快,但由于新能源发电的两个特性,这么快的背后也存在着巨大的隐患。第一点是之前提到的,新能源发电受自然禀赋影响严重,存在着波动性和间歇性问题;第二点则是风光出力时间与用电峰时并不完美匹配,例如在太阳能光伏发电功率最大的中午11-13点,在很多省份实际上是一个用电低谷期,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量急需消纳,以至于今年在山东甚至出现了“负电价”的情况。
为了解决新能源发电的这两大隐患,储能技术应运而生。储能作为一种很灵活的调节资源,具有削峰填谷的作用,但其本身也存在这有待解决的问题。周建波解释到,由于储能电池本身的不一致性、系统运行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系统预警电池运行异常都有可能导致电池的热失控事故发生。“光靠改进电池、系统材料还不够,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储能管理系统,作为最后一道防线,保障储能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安全问题解决以后,如何提高整个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性成了下一道储能行业面对的难题。弘正储能开发了适用于各类应用场景的储能管理系统,以实现源网侧的现货套利、共享租赁、电网辅助服务以及用户侧的峰谷套利,需求响应等等,在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的同时全面提高储能系统的经济收益。
会上,周建波还详细介绍了弘正储能“源网侧数字化+储能”和“用户侧数字化+储能”的解决方案案例。
在源网侧,通过大型储能EMS控制体系,达到了前置灵活扩展、存储按需配置的效果;多尺度调控技术,实现了快速响应以及对电网的主动支撑;通过横向隔离和纵向加密保障了信息网络安全。
在用户侧,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分布式能源、负载和储能系统聚合汇总,统一接入到云端。智慧能源平台可以接收能源调度的策略,对分布式能源进行合理调度,参与电网服务提升业主收益。同时,通过采集终端,云平台还能有效监测分析分布式能源运行情况,为后续发展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虚拟电厂等做准备。
周建波表示,弘正储能通过软件赋能硬件,围绕云、边、端三方面推出了五大系列产品,包括云端D-Galaxy系列、D-Fix能量管理系统、D-Ocean舱式、D-Cube柜式、D-Fairy家储一体机,覆盖了从户储到工商业再到大型储能的全方位应用场景,最终能满足从新能源强制配储、火电联合调频、独立共享储能以及微电网等各类储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