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为何“重仓”中国?

华博观察
关注

出品|华博商业评论

天下谁最富?头顶一块布。

不过,富豪也有烦恼。过去,石油作为中东的金色命脉,赋予了这片土地前所未有的繁荣,却也悄然布下了“资源诅咒”的阴霾,使得许多产业在石油的温床中失去了自主发展的动力,错失了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地缘政治的纷争更是加剧了这一地区的复杂局面,让经济转型之路显得更加曲折。

2016年,沙特发布“2030年愿景”,列出300个具体转型目标,誓要改变过去极度依赖石油的经济格局。

而中国市场,凭借其庞大的经济体量、活跃的创新氛围和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成为了沙特资本寻求新增长点的理想之地。中国企业,以其技术实力、市场敏锐度和国际化战略,与沙特资本在多个领域展开了深度合作,共同探索绿色能源、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新兴市场,为双方乃至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01

“重仓”中国

目前,沙特投资中国的主体主要是两个,主权财富基金公共投资基金(PIF)和石油巨头沙特阿美。

它们都是沙特的国有资本。前者为沙特政府拥有的投资基金,管理着9250亿美元的总资产,位列世界主权财富基金排名第9位。后者是全球最大的油气公司,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陆上油田和最大的海上油田。年度利润相当于3个工商银行或者4个农业银行。二者的联系也极为紧密,沙特阿美既是PIF的投资对象,也是PIF的资金来源。

据《券商中国》统计,截至今年7月,PIF在中国投资总额达220亿美元,重点布局新能源、科技、汽车等领域。在新能源上,PIF与远景科技、晶科能源、TCL中环等成立合资企业,推动沙特清洁能源转型,涉及风电装备、光伏电池及组件等项目。PIF还控股沙特最大电力投资运营商ACWA,致力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在科技领域,PIF投资联想集团,并考虑投资高合汽车。金融方面,PIF与中国银行、建行等达成战略合作,并投资易达资本二期基金,展现其在中国市场的深度布局与承诺。

而沙特阿美则是2023年对华投资最多的外企之一。2023年,沙特阿美以246亿元收购了荣盛石化10%的股权,并和浙石化达成每天供应48万桶石油(20年期限)的合同;耗资122亿美元联合北方工业、盘锦鑫诚成立合资公司,建设日产30万桶的大型炼油化工联合装置。另据英国《经济学人》6月报道,未来10年,中国石化产业可能会再吸收1000亿美元的沙特投资。

02

双向奔赴

中东国家,尤其是沙特,对中国市场日益浓厚的兴趣及加速入华投资的,是基于双方经济互补性与长远战略愿景的深度融合。格隆汇APP认为,“这其实是中东与中国的一场双向奔赴。”

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中东和北非证券投资主管Abdulmajeed Alhagbani接受在《中国基金报》专访表示,沙特阿拉伯 “2030愿景”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表明沙特和中国在经济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保持高度一致。两国携手推进长期愿景,将在投资和伙伴关系方面为自身和彼此带来巨大的机遇。这是PIF看好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沙特不仅看重眼前的利益,更注重长期投资回报。

沙特高度认可并看重中国在新能源、5G、云计算等前沿科技与制造领域的产业优势。近年来,中国在光伏产业中的主导地位尤为突出,多晶硅产能占据全球93%的市场份额,光伏组件全球领先企业中有七家来自中国。同时,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销量也占据了全球六成以上的份额。这些优势领域与沙特“2030愿景”中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高度契合。

沙特希望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资源,弥补自身在新能源、基建、科技、文娱等领域的短板,实现产业链的完善与升级。因此,沙特资本在投资时更加注重项目的落地实施和本土化运营,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切实补充沙特产业链、促进经济转型的项目。比如,今年5月,联想集团获得PIF旗下新公司Alat的144亿元战略投资,但需要联想将在沙特设立地区总部,布置相关生产设施。

中国的投资机构与企业正积极寻求沙特的资金注入与市场机遇,以应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复杂变化。近年来,随着中美、中欧之间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地缘政治因素愈发凸显,众多欧美外资企业采取了“中国+1”的战略布局。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通过加强与沙特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高科技产业、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不仅能够有效缓解贸易摩擦带来的压力,还能进一步拓展国际业务版图,实现全球化战略的深化与升级。

       原文标题 : 沙特为何“重仓”中国?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