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又双叒叕成立了一家新能源公司!
天眼查显示,2月5日,中国石油吉油(乾安)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彭军,注册资本约7.3亿元,由中国石油太湖(北京)投资有限公司100%持股,后者为中国石油全资子公司。
公司的经营范围含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集中式快速充电站,充电桩销售,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等。
可以看出,该公司重点布局“发电-输电-供能”全链条业务,同时涉及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及充电桩销售,这与中国石油近年提出的“油气热电氢”综合供能战略高度契合。
近一年,中国石油在新能源业务上按下了加速键。
首先表现为密集投资新能源公司。在2024年,中国石油一口气成立了33家新能源公司。
一览企业版图,新公司多分布在资产比例较高的新疆、河北、甘肃、北京、天津等地,主营业务横跨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其中,2024年5月份成立的新公司——中国石油太湖(北京)投资有限公司,扮演着中国石油新能源领域的核心“大管家”角色,旗下已衍生出大大小小18家新公司。
作为中国石油专门投资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资本运营平台,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在2024年也投入超33亿元在充换电、核聚变、锂电池、润滑油、储能等领域疯狂布局。
而此次在吉林松原成立新公司,彰显着中国石油布局吉林新能源充换电业务的决心。
在同期内,中国石油还大手笔投建新能源项目,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推动新能源大基地建设,保持风光发电、地热、氢能、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业务快速发展,多赛道齐头并进,实现多点突破。
风电:2024年7月1日,国际事业香港公司锦田加油站光伏发电项目正式投运,这是中国石油在港实施的首个加油站光伏发电项目,自4月初试运营以来,该加油站实现光伏发电共计约3兆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2吨。
光伏:2024年4月22日,中国石油最大的水面光伏项目在冀东油田正式并网发电,11月11日,新疆油田建设的单体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新疆油田呼图壁县165万千瓦市场化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启动。
氢能:2024年3月16日,玉门油田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投产,所制氢气纯度达99.99%,年产氢气达2100吨;7月21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在克拉玛依举行新能源及配套煤电、碳捕集一体化项目启动仪式,标志着中国石油最大的“新能源+煤电+CCUS”一体化项目正式启动。
储能:2024年7月1日,在中国石油新疆油田玛湖078井场,“分布式光伏+锌溴液流电池储能”带载调试完成,标志着中国石油首个锌溴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在边远井零碳采油中成功应用,该井日间抽正常运行,日平均节约柴油50立方米。
地热:2024年8月,中国石油京津冀最大规模地热供暖项目集群取得实质性进展,《大港油田香河县地热供暖先导试验方案》《大港油田大厂回族自治县地热供暖先导试验方案》获得批复。
核聚变:2024年7月,中国石油通过旗下的昆仑资本,出资20亿入局核聚变,占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20%的股份,聚变新能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磁约束核聚变领域的成果转化平台,而等离子体所乃是中国热核聚变研究的重要阵地,这里先后诞生了众多核聚变的重器。
一边成立新能源公司,一边投建新能源项目,“不务正业”的中国石油正在发展新能源的道路上疾驰。
回馈到发电量和业绩上,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石油风光发电量达到3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8.6%;油气和新能源业务实现经营利润1442.6亿元,同比增长8.7%。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下,石油巨头们开始谋求转型,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近些年开始转战碳捕捉、碳封存的相关技术,2023年8月还在谋划“锂转型”;欧洲石油巨头“荷兰皇家壳牌”,则将重点转移到生物燃料、氢能等领域。
中国石油曾重整业务板块,将八大业务调整重整为:油气和新能源、炼化销售和新材料、支持和服务、资本和金融四大板块,这也是中国石油首次把新能源提升到与油气同等高度。构建多元业务结构,从“油气独大”到“多能并举”,如今中国石油提出的“油气热电氢”转型战略已进入战略接替阶段,“绿色中国石油”的新能源蓝图也已徐徐展开——这场转型不仅关乎企业存续,更将深度影响中国能源结构的优化进程。
原文标题 : 不务正业的中国石油,再成立新能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