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是光伏组件大佬——天合光能在储能领域的真实写照。
天合光能的光伏组件出货量2014年首次达到全球第一,但在储能领域,自从2015年成立储能子公司以来,天合光能一直未能实现“进入储能行业前五”的目标。
直到今年,天合光能在储能领域的生意有起色了。8月6日晚间,天合光能投资者披露关系活动记录表。天合光能调研在调研活动中表示,预计公司未来增速最快的业务会是储能业务,储能行业正处于高速增长的轨道上。
天合储能的储能生意起来了
天合光能自2015年创办储能子公司以来,虽然在光伏组件销量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储能领域的发展并不如预期。甚至在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亏损,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
2015年,高纪凡创办天合储能。其后经历一系列股权运作,在天合光能从美股退市回A期间,天合光能收购了持有天合储能的合力投资81%的股权。在2023年12月天合储能的最近一轮融资后,天合光能对天合储能的持股比例为55.28%。
彼时公告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天合储能归母净利润为-1.1亿元。
从储能产品成本构成来看,电芯作为储能系统成本占比最高(约50%)的部件,其品质和成本直接决定了储能系统的整体竞争力。天合储能要想实现目标,并且能在储能领域赚钱,控制电芯成本是关键。
于是,自2019年开始,在储能电芯方面,天合光能从两条线路发展。一方面组建独立电芯研发团队,走上电芯自研的发展路线。另一方面,与储能电芯公司合作。2019年4月,天合储能与鹏辉能源成立合资公司——江苏天辉,当时,江苏天辉规划了10GWh磷酸铁锂电芯产能和10GWh储能模组生产线。
储能市场2023年进入爆发期,而天合近几年在储能技术研发及全球营销网络布局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据了解,天合储能的自研电芯产品开始小批量验证及预售阶段;2024年,天合自研的储能电芯产品量产面市,开始接受市场考验。
资料显示,2024年上半年,天合储能系统对外出货100%采用自研电芯。2024年下半年,不排除客户在特别项目上有指定电芯的需求,会采用一定比例外购,全年天合自研电芯进入到储能系统产品的比例预计在90%左右。
此外,在营销网络渠道方面,天合光能作为全球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凭借在光伏行业长达27年的深厚积累,成功构建了诸多核心优势。
天合光能表示,公司在储能业务领域拥有显著的渠道优势,储能产品已获得海外全面认证,预计今年储能业务的海外订单将实现大幅增长,并且海外销售占比在未来将持续提升。
天合光能储能业务如何面对挑战
现金流方面,天合光能透露,目前在公司的有息负债结构中,有100亿元左右为分布式光伏系统的流动资金贷款,该类贷款均有存货、应收账款等作为抵押物进行匹配,因此风险较低。
而其余负债70%以上为期限超过一年的中长期贷款,对于公司资金的稳定性非常有利,同时根据以往每年的经营规律,初步预计今年二季度的经营性净现金流也有望大幅回正,今年下半年和未来几年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完全有能力支撑公司发展。
针对“公司后续是否存在较大的资本开支压力”的问题,天合光能表示,国内产能方面,除去去年开始建设,今年投产的3个10GW电池组件项目外,国内目前没有确定性的大额对外投资计划。
海外产能方面,公司精准布局印尼1GW电池&组件项目和美国5GW组件项目,进一步强化公司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上述项目对应的资本开支已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大部分投入,下半年不存在较大的资本性支出压力。
不过,诚如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所言,2023年以来,光伏行业产量和出口表现亮眼的背后,呈现各环节价格降低的特点,量增价跌的情况值得关注。此外,新型储能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发展仍有待均衡、示范场景有待拓展、价格机制有待完善、商业模式有待创新。
此外,当前储能市场面临着产能过剩、价格下降、市场洗牌等多重压力。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的统计,储能电池产能过剩现象日益严重,价格也在不断下降。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天合光能的已有起色的储能产品如何进一步突围,成为其在光伏之后的关键竞争力,是业界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