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炸两年后,命运多舛的“北溪-2”再传两条新消息。
一条是,据新华社报道,德国新任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人5月15日就美国与俄罗斯被曝计划重启波罗的海海底输气管道“北溪-2”表态,称德方不会批准这条管道运营。
另一条是,美俄近期就俄乌停火举行谈判时讨论了重启“北溪-2”项目的可能性。双方拟议由美国投资方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再贴以美国品牌向欧洲转售。这一动向,自然引发了德国政界担忧。
“北溪-2”自2015年立项以来,始终处于全球能源与地缘政治的旋涡中心。“北溪-2”的硬件建设在2021年早已完成,但前有俄乌冲突乌,后有爆炸事件,至今未能投入运营。
“北溪-2”与“北溪-1”大致平行,而“北溪-1”天然气管道已于2012年开通,从俄罗斯经波罗的海直通德国,向欧洲输气。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在第一个总统任期内极力反对建设“北溪”管道。他说:“我是那个从一开始就‘炸掉了’它的人,因为我没有允许它建成。可当拜登上台后,他允许建成了管道。”
据塔斯社5月5日报道,特朗普表示,华盛顿知道谁应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负责,因此没有必要专门对此进行调查。他还否认了俄罗斯与此事有关的说法。
这场对于欧洲能源动脉的“谋杀”,始终牵动着各方利益。
对美国而言,重启谈判的提议暴露了其利益的双重性:经济上来看,美国企业或通过转售俄气获利,同时维持对欧洲能源市场的影响力;战略上来看,俄乌冲突久拖不决,美国需通过能源合作,换取俄方在停火谈判中的让步。
对德国而言,则面对着需求和党派的撕裂。作为“北溪-2”的最大推动者,德国90%天然气依赖进口,而俄气曾占进口量的35%。绿党主导的外交部以“地缘风险”为由反对,但社民党坚持将项目视为商业合作。2025年的最新动向显示,欧盟已经明确了成员国“去俄罗斯化”的终极时间表,如果德国遵循这一时间安排,将在2027年彻底断绝俄气进口。
对俄罗斯来说,“北溪-2”有着直接的经济价值。数据显示,2021年俄气公司净利润的40%来自对欧出口,而现在这一数字仅为19%。管道被炸后,俄罗斯基本失去对欧洲的议价能力,转为向亚洲出口。如果能够重启“北溪-2”,俄罗斯可以恢复对欧洲能源杠杆,大大提升能源的话语权。
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早已成为政治博弈的工具外显。但如果真如“今日俄罗斯”2024年12月的报道,那么美国将成为“北溪-2”最大的受益者。报道显示,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12月27日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曾表示,遭到破坏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可能会在一年内成为美国投资者的资产,届时俄罗斯对欧盟的天然气供应或得以恢复。
这段观点似乎成为了美国想要“当中介”的侧面印证。
路透社5月8日爆料,美国官员在俄乌停火谈判中提出:让美国资本入股俄气公司的输欧管道,包括被炸毁的“北溪”管道、过境乌克兰的“兄弟”和“联盟”管道,或者直接注资俄气公司。还有消息人士称,美国企业可能充当“二道贩子”——先低价从俄罗斯买气,再加价转卖给德国、法国。
渴望恢复对欧销售的俄气公司正考虑向德国客户提供短期24个月合同和大幅价格折扣,似乎在为恢复售气做积极准备。传统上俄气公司要求买家签署持续数十年的合同,然而,欧盟仍普遍反对,还有其他障碍需要克服。针对违反旧合同的众多法律案件悬而未决。
2022年9月27日,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发布通报称,“北溪-1”和“北溪-2”的三条海底天然气管道26日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美国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后来在其调查文章中写道,美国海军潜水员在挪威专业人员的帮助下,于2022年6月在“北溪”天然气管道下面安放了爆炸装置。拜登政府则坚决否认美国与此事有关。
原文标题 : 被炸2年后,美国打起了“北溪-2”的如意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