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价改革的大背景下,工商业储能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新场景下的应用规模已突破10GWh,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从固定电价到市场化定价,电价改革作为电改的关键一环,十年来持续向纵深推进,目前初步建立起“能涨能跌”的市场化电价体系。
随着电力多元价值的价格体系逐渐建立,能否满足分化的场景需求,决定了工商业储能的市场格局能否打开。
电力多元化
2023年1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自2024年1月1日起实行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对煤电实行两部制电价政策,标志着新型电力系统中体现电力多元价值的价格体系逐渐建立,有效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
电价改革旨在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但新政策却在储能这片“红海”激起巨大浪花。
2025年2月9日,对新型储能行业影响深远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136号文)发布,新能源上网电价将全面由市场形成,存量与增量项目分类施策,推动新能源电量全部入市交易。
“新能源只有通过市场化竞争报价才会发现其真实成本,只有通过市场竞争的统一清算价才能促进各竞争主体向低成本样板看齐,最后转化为促进用户电价下降。”在136号文出来后,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谭忠富指出。
随着电价改革深入,市场化交易势必会影响整个电价体系从源网荷储的协同消纳。也给工商业储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方面,销售电价的调整使得工商业用户的用电成本面临不确定性,部分用户对储能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产生担忧。
另一方面,电价改革也为储能创造了新的机遇。峰谷电价差的扩大,为储能项目提供了更大的套利空间。工商业用户可以通过在谷电时段储存电能,在峰电时段释放电能,从而降低用电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这也为工商业储能的在区域性开发、光储充一体化、移动储能等新场景应用创造了发展空间。
工商业储能的新场景
区域性开发的工商储项目是当前工商业储能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这类项目通常由地方政府或园区管理机构主导,通过集中规划和建设,实现区域内多个工商业用户的储能共享。
例如,重庆丰都县的削峰填谷区域性储能项目,规模达280MW/560MWh,覆盖了多个乡镇和工业园区。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储能设施的利用效率,还降低了单个用户的建设成本,增强了项目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应运而生。这种模式将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和充电桩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能源循环系统。
以青岛国际陆港光储充检智能超充一体化用户侧储能项目为例,该项目规划了60MW/120MWh的储能系统,并配套建设了18MWp的光伏电站和2100台充电桩。这种模式不仅满足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还通过储能系统实现了削峰填谷,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还有就是移动储能项目,移动储能项目是工商业储能的又一创新应用。它通过将储能系统安装在移动设备上,如移动补能车,实现了储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欣旺达的"欣纪元2000"10米级液冷一体式移动储能车就是典型例子。
移动储能车的真正价值在于场景穿透力。用生态思维重新定义场景边界,欣旺达移动储能车立足五大细分领域,提供多场景移动充储一体化解决方案。
针对电网检修开发的毫秒级切换技术,在移动储能车的试点中实现用户零感知;为抢险救灾设计的即插即用系统,在灾后可以及时提供电力部署;而配置的2把直流充电枪,最大输出240kW功率,用"桩找车"的模式,能破解高速服务区充电高峰难题。
最后,也是最受关注的大工业用户是工商业储能的重要应用领域。这些用户通常具有较高的用电负荷和稳定的用电需求,通过安装储能系统,可以实现节能降碳的目标。大工业用户市场也是国内头部工商业储能企业的最爱。
以奇点能源为例,以模块化方案eBlock系列为核心,支持工商业削峰填谷、虚拟电厂等场景,通过精细化电芯控制技术提升系统寿命,适用于多峰值变化的工业负载。
哪些市场格局打开?
从市场分布来看,江苏是我国工商业储能市场的领头羊,拥有超过3.4GWh的百MWh级项目。江苏大工业用户聚集,用电量巨大,为工商业储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不过,江苏分时电价新政的出台,给当地的工商储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
但毕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市场,江苏的工商业储能市场仍值得好好琢磨。
当然,安徽、河南、湖北、重庆、山东、浙江、四川、广东等地也在积极布局百MWh级工商业储能项目,形成了多点开花的局面。
在市场格局方面,工商业储能项目的不断涌现,促使设备供应商和服务商不断提升综合实力。目前,阳光电源、奇点能源等企业已经在系统集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新能安等企业紧跟市场发展,工商业储能设备供应商和服务商的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所以说,电价改革为工商业储能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机遇。从目前跟踪的项目来看,在新的应用场景下,工商业储能的应用规模已突破10GWh,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需求分化的时代,对需求的精准命中把市场格局打开,胜算高于纯粹的规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