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盛机电能否摆脱光伏周期的宿命吗?

英才杂志
关注

作者 | 顾天娇

阅读所需约6分钟

光伏行业的每一轮扩产潮都是上游设备厂商的狂欢。2020、2021年光伏产业链玩家们在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的投入超5000亿元,高投入下设备厂商率先分得一杯羹。

2022年1月13日,主做单晶硅生长炉、晶体和晶片加工设备的晶盛机电(300316.SZ)抛出了一份超出市场预期的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5.8亿-18.4亿,同比增长84%-114%,这可能创下它十年来的最高增速记录。

但被光伏上下游的供需失衡所裹挟也是光伏设备厂商的宿命。当年晶盛机电归母净利润在2011年达157%的最高增速后,2012、2013年增速骤降为-47%、-75%。如今,下游两大光伏硅片龙头隆基股份(601012.SH)与中环股份(002129.SZ)打响价格战,硅片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初见端倪,晶盛机电是否会重蹈覆辙?

从现有举措来看,晶盛机电正在通过收购和扩产布局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领域,这能否帮它摆脱光伏周期的宿命?

8年18倍

从2013年的低谷至今,晶盛机电的业绩已经实现了连续8年的增长,在这8年里它的股价也从2013年底的4.31元涨至2021年9月的最高点84.99元,翻了18倍,目前公司市值近800亿。

晶盛机电“对抗”光伏周期

不难发现,晶盛机电的业绩与光伏产业链的周期性息息相关,2021年的爆发式业绩背后,下游硅片厂商的扩产是最核心的驱动力,然而如今这台“发电机”的动力却面临衰竭。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2021年我国硅片、电池、组件端的产量同比增速均超过50%。其中,硅片产量最多,为165GW,同比增长54.2%,这是前两年爆发式扩产带来的效果。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硅片生产之前,大量的设备订单早已经发往设备厂。从晶盛机电2020年年报中便能看到,其晶体生长设备虽然销售量仅增长了24%,没有反映在当年的收入上,但是生产量增加了101%,智能化加工设备生产量更是增加了1271%,这些最终都反映在了2021年的年报中。

问题是,未来随着国内硅料企业产能的加速投放,硅料价格将走出下降趋势,这将加速硅片环节去库存以及硅片价格下行,硅片企业的扩产规模将开始缩减。在光伏行业真正进入产能过剩阶段时,设备厂商也将是最早感受到“寒冷”的一批玩家。

除了下游需求可能放缓,来自同行其他对手也在争夺这块市场。

硅片的制造需要经过拉晶、切片、磨片、抛光等工序,在晶体生长环节,目前国内设备厂商中除了晶盛机电,还有北方华创(002371.SZ)、京运通(601908.SH)等公司。

其中,北方华创与隆基股份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无论隆基股份什么时候想要做210硅片了,供应商都有保证。京运通不只是设备厂商,还是硅片生产商,2020年8月,京运通自主开发的210尺寸大硅片试产成功,其大尺寸长晶炉、切片专机核心设备均为自主设计。

总的来看,晶盛机电与中环股份绑定较深,而中环股份率先在210硅片发力,带给晶盛机电比较高的增速。不过,晶盛机电的竞争对手优势也很明显,要么有合作的龙头硅片厂商,要么自己有能力生产硅片,晶盛机电想要保持当下的增速难度不小。

那么作为投资者该如何判断晶盛机电光伏设备业务进入拐点呢?

一是可以关注硅片厂商的投产,是否出现投资规模缩水的情况;二是关注晶盛机电本身的数据,即设备生产量是否减少、资产负债表中的“合同负债”项是否增速放缓,以上这些迹象即是见顶的信号。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