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遍全球、被网友戏称“杀猪盘”的印度,富士康你要小心了。
文 / NE-SALON新能荟小编团
近日,已过古稀之年的鸿海集团创始人郭台铭又有新动静了,派出心腹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去印度商谈投资事宜。
8月18日,刘扬伟在接受印度媒体的采访中表示,富士康迄今已在印度投资超100亿美元,当前约716.73亿元人民币,并计划在明年加大投资。
刘扬伟还表示正在研究在印度设立一家锂电储能系统子公司的计划,目前正在与印度商谈如何在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项目上进行合作。
提起富士康,大家并不陌生。
它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企业,曾经几乎包揽了所有苹果iPhone的订单,堪称苹果公司的“御用代工厂”。
随着企业价值和营收规模的飙升,创始人郭台铭似乎忘了大陆市场这个“挖井人”,而将功劳都归功于苹果订单。
近几年还积极配合苹果的产能搬迁计划,选择加速印度建厂计划,在2023年11月到12月期间接连追加了110亿美元和120亿美元的投资。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一波三折。
2020年,“口罩事件”让富士康建设的印度工厂基本停摆。
2023年遭遇印度政府干预,不得不撤资1400亿退出了与韦丹塔集团的半导体项目合作。
更扎心的是在iPhone15pro订单上惨遭苹果“砍单”,一家独揽变成与和硕、立讯分食,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虽然印度政府又撮合了富士康与HLC集团合资搭建芯片封装工厂,但被国际戏称为“外企火葬场”的印度市场,绝非浪得虚名。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期待成为“世界工厂”的印度被认为是“全球最难做生意的国家”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策限制。外资准入制度复杂,政策反复横跳,税务体系多变,以及随意性极大的极大的监管政策,都让印度的营商环境成为外企的噩梦。
2.官僚作风。印度政府部门效率低下,审批程序繁琐,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决策。
3.法律诉讼。印度司法体系效率不高,诉讼流程漫长,增加了企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与此同时,印度市场的需求不如预期、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劳动力素质不高等诸多因素叠加致使很多外企“跑路”,如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美国摩托车制造商哈雷戴维森和美国汽车公司福特等。
印度官方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2021年,有将近2800家在印注册的外国公司关闭了在印业务,约占印度跨国公司总量的六分之一。
最近几年,中国的智能手机厂商一直是印度方面选择性执法、定向性干扰的重灾区。中国企业在印度的遭遇,用互联网上流行的话来讲是遭遇了“杀猪盘”。
以车企的代表的新能源企业在印度的业务发展现状又如何呢?
特斯拉曾传出计划在印度投资145亿元建设一座“超级工厂”,但马斯克在今年4月意外取消了访问印度的行程,使得这一计划笼罩上了一层迷雾。
其原因也不难想到,没有中国的产业链支持,印度工厂的零部件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对极致追求成本控制的特斯拉而言,未来2-3年内,都不具备在印度建厂的条件。
在寻求扩大其全球足迹的过程中,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在印度的进一步扩张计划遭遇挫折。
早在2013年比亚迪就进军了印度市场,近期又计划投资10亿美元在印度建立第二座电动车工厂,但这一提议最近被印度政府拒绝。
原因在于比亚迪希望在印度只建设一个组装厂,而核心零部件则从中国进口,这显然与印度政府期望本地化生产和技术转移的政策不符。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虽然从政策角度来看,印度中央政府在过去两年中实施了一系列新能源政策。但从整体营商环境分析,印度是一个巨大磁场,但也可能是一个巨大坟场。
2024年7月,富士康在河南郑州投资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并计划推动富士康在电动车整车、储能电池、数字健康、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落地。
尽管市场需求庞大,为富士康在印度的布局带来了机遇,但政策的不稳定性也为其带来了重重风险。除了密切关注政策动态、技术研发和供应链管理外,与当地政府和商业伙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是确保富士康电池储能业务平稳过渡的关键。
结语:
拥有“造车梦”的郭台铭,这可能是他距离梦想最近的一次。无论如何,愿这位古稀老人梦想成真。
来源:NE-SALON新能荟 LD
说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欢迎规范转载,转载时禁止对文章内容进行任何改动,并请务必按如下格式标注来源和作者【来源:NE-SALON新能荟;作者:???】,本公众号保留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的权利。
原文标题 : 富士康在印度投资超100亿美元,郭台铭还要去投储能!